二九文学 > 镜中灯火阑珊 > 第十八章 傅家人都死光了

第十八章 傅家人都死光了

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镜中灯火阑珊 !

    第十八章傅家人都死光了

    在一个大雪纷飞分早上,我将一封早就写好的辞职报告,悄悄地送进了图书馆馆长的办公室里。

    然后简单收拾了一下行囊,坐上开往去东北的火车。

    为什么要去东北呢?

    原因有二,首先是之前刘彬彬就说过他和小雪是老乡,老家就在齐奇岭上的三泉沟,不巧的是,我的老家也在这个地方,而小雪要找回过去,必定是回老家了;

    其次,小雪前几天给我邮回来的信封上的地址也是齐奇岭。

    我怀着这样的想法,一路上风餐露宿、饥餐渴饮,直奔东北北部城市——加斯塔市齐奇岭镇。

    之前小雪的那封信确实是从齐奇岭邮局发出来的,但是写信人的具体情况在邮局里面根本查不到。

    接下来,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在茫茫人海之中寻找了,虽然我知道能找到的几率非常小,但是我还是毅然决然的去寻找,爱情的信念真的可以移山填海。

    我独自在齐奇岭的小镇上住了有半个多月,对这里的基本情况也摸索了个大概。

    所谓的齐奇岭其实是一座绵延百里的山脉,在上脚下有一个几千户人口的小镇,叫齐奇岭村镇。

    八十年代通了火车,这个地方才被人们发现。

    在山上还有五个自然村,分别是老泉村、三泉沟、八户屯、胜利堡、张家沟。

    我一直是住在山下镇子里的小旅店的,白天赶早出发,坐上三轮子去三泉沟,晚上在搭车回来。

    每天去打听傅雪的下落,可是村子里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耳聋眼花的听不清说不明,让我白白耗费了一些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发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村里人对“姓傅的”这一问题特别的敏感。

    每当我提起“有没有一户姓傅傅人家时”,村里的人们都是闭口不言的,或者干脆就转身走了。

    这一奇怪的现象,我曾对镇子里旅店老板提过,老板听完一本正经的说:

    “村里的人毛病多,讲究也多,你可千万别问一些他们忌讳的事儿,对你不好。”

    我其实也不想多管闲事儿,可是小雪我是非找不可,不能放弃的。

    本来以为几十户人口的小村庄,打听一个人应该并不难,可是现实却是残酷而无情的。

    三泉沟虽然只有几十户人家,但是他们住的比较分散,东边几户、北边几户、有的甚至两户人家相隔十几里山路。

    我跋山涉水、挨家挨户的盘问,迎来的是厌恶和白眼,根本打听不出任何的消息。

    有时候,我甚至开始怀疑“傅雪”这个名字倒底是不是她的真名!

    正当我非常沮丧的准备下山,突然看见一个约莫有七十多岁的老者昏昏欲睡的坐在山路边的石头上,嗮太阳。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上前,先是递上一根烟,然后小心翼翼的问道:

    “老人家,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那位老人努力地睁开眯着的双眼,瞅了我一眼,发现不认识,又别过头闭上了眼。

    我点燃一根烟,一边抽着,一边看着这位老人,心念电转,想着如何撬开这老人的嘴,嗮太阳的老人似乎是闻到了烟味,顿时清醒了好多,抬起头看着我手里的香烟。

    我见状赶紧又掏出一支给老人点上,老人看着自己手里的香烟,笑眯眯的说:

    “不错,好久没抽到这种香烟了,记得上一次抽还是我那大儿子娶媳妇时候抽的。”

    我一听赶紧将兜里的还剩半包的紫云,塞到老人手里,赔笑问道:

    “老人家,您在这里住了多长时间了?”

    老人拿起那包香烟放在鼻子上嗅了嗅,缓缓地说道:

    “大半辈子了,几乎就没出过山。”

    说完还咧开缺了门牙的干瘪的嘴唇使劲吸了两口手里的烟。

    我有了先前的经验,不再单刀直入,直接去问傅雪的下落,而是先和这位老人唠唠家常,先培养一下彼此之间的情感。

    我就开始有的没的问上,问老人贵姓啊?今年多大了?身体怎么样啊?家里几口人?一通问行下来,和老人熟络了不少。

    原来这位老人姓徐,村里人都叫他徐老,六十多岁的徐老家里有一儿一女,儿子叫徐龙龙、女儿叫徐凤凤。

    我笑眯眯的对徐老说:

    “您这可是儿女双全了,以后就等着享福吧!”

    老人听了乐呵呵的笑个不停,然后我小心翼翼的问道:

    “听说咱们这个村里之前有一户行傅的人家,后来怎么没消息了?”

    老人听完睁开本来眯着的双眼愣愣的盯着我看,看得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然后悠悠的说道:

    “傅家人都死光了,你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