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 烈虎军 > 第六回雷元帅请旨固江防 烈虎营驻守赤阳关

第六回雷元帅请旨固江防 烈虎营驻守赤阳关

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烈虎军 !

    且说大齐军在九鼎山一战中,全歼辽军,阵斩辽帅,大获全胜,大军浩浩荡荡开回龙虎关。

    不一日,大军回到龙虎关内。老元帅雷山传下将令:大摆酒宴庆贺胜利,全军士卒每人发瓶酒方肉犒赏三军。随后,众将奉令整顿兵马各回关口小心防守,雷山老帅也率领兵马返回了顺州城。

    几日内,雷元帅在帅府中细阅地图,推演形势,心中盘算着巩固江防之法。这一日雷山已然胸有成竹,于是老元帅挥笔写下名为《固江防之策》的奏章:

    臣山言:臣托陛下之洪福,赖众将之勇力,两战两捷,大败辽军,收复失地。今辽寇已退,边防暂安。但辽贼此次南侵将我朝江防几乎尽毁,眼下急需修补城池,派遣精兵良将巩固江防。老臣已有几条固防之策,望陛下采纳。

    一 宁越城乃我朝江防第一要塞尤为重要。原宁越总兵袁宝已战死,臣以为原副总兵周焕可代袁宝之职,升任总兵。再则宁越城防残破,所属将领阵亡大半恳请陛下派拨钱粮、官员用以重修宁越,加强守卫。

    二 龙虎关为江防重镇四面皆有废弃要塞旧址,如今四面无兵较为空虚,一旦辽兵兵围龙虎关,守军无法得到及时救援十分危急。臣请陛下下旨于龙虎关四面修筑四关并排良将驻守以固江防。

    三恳请陛下派拨钱粮军费以补充边关军需。

    此三策如能顺利施行,微臣敢保我朝江防稳如磐石,还望陛下采纳恩准。

    大齐天顺三年某月某日

    老元帅派人将巩固江防之奏章连同描述战况之奏章一同加急发往京城不提。

    单说这一天,顺州一众文武齐聚帅府议事。顺州帅府内武将盔明甲亮,挂剑悬刀,文官官服整齐列立两厢,众人面色严肃,闭口无言。老帅雷山全身甲胄居中而坐,双眉紧皱,面沉似水,似乎强忍着一股极强的怒火。偌大的帅府议事厅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气氛十分紧张。

    良久,雷山缓缓开口道:“想必众位将军已知事情经过。朝廷同意整修宁越城防,同时下旨在龙虎关四面赤阳、翠林、灵泉、沙岩四座雄关。”但朝廷以修整宫殿钱财不足为由,只拨给边关原先一半的军费。这些银两远不够修建四座关城,至少还需十五万两银子。今日请诸位前来,只为共商筹银之策,以解边关军费之急。”话音刚落,众人群情激奋,副帅王胜大步踏出:“岂有此理定是那,奸臣误国,克扣边军军费,属实可恨!”“王帅所言有理!”“老帅请向万岁请旨诛灭奸臣,以振朝纲......”一众武将义愤填膺,吵吵嚷嚷。“各位将军慎言,如今还是想想如何解决军费之急吧”雷山沉声道。

    这时,顺州刺史文华出班道:“大帅,在下有一法,或许能解此燃眉之急。”“文刺史请讲。”“大帅可出榜晓瑜边关军民人等,告知军民人等筑城固防之利害,号召军民人等为筑城出钱出力以补军费人力之不足,事成之后官府定当给予回报。想我边关军民多有保家卫国之心,此计大可成功。”“此计可行,传本帅将令,速速出榜,晓瑜军民,出资相助,同时想方设法调集余钱余粮筹集军费,民夫,准备修关筑城,巩固江防,不得有误!”“末将(下官)领命!”一众文官武将齐声应诺,下去准备。

    数日后,有关号召军民出资出力帮助修关筑城的布告、榜文撒遍边关全境。布告,榜文之上写明修关筑城,巩固江防之重要,号召军民出资出力,保家卫国。同时承诺,出力修关者,关城修成后,无家可归之流民可到新修之城安家落户,其余人等可免徭役一年。出资修关者,日后若到新修之城务农经商,可减免一定赋税。果不出文华所料,边关之民众多有保国之心加之边关大帅雷山等一众官员一向爱民如子,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榜文、布告一出,无数边关百姓自告奋勇出力帮助修造雄关,更有几家富户深有卫国保家之志,主动捐出大量钱财充作边军之军费。不及两月,军费、民夫、器械等均已筹备齐全。一众民夫分四路前往龙虎关四面修筑关城。

    有道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年时间过去了。大齐边军在这一年时间内,每日操演兵马,休养生息,提升战力。又过了几个月,龙虎关四面的四座雄关已经基本修筑完成,许多百姓也都迁入了四座新城安家落户。单说这一天,雷山元帅在帅府议事厅,擂鼓聚将,议论军情。点名过卯,发放军情已毕,雷山居中而坐,二目如电,扫视众将:“各位将军,幸得百姓将士勠力同心,如今,赤阳,翠林,沙岩,灵泉四座关城已基本修筑完成,现如今急需数员大将率领四支精兵分别驻守这四座关城。经过多日研究,老夫心中已有对策,众将听令!”“在!”

    雷山绰起一支大令:“赵忠,赵义听令!”赵忠、赵义大步流星出班接令:“末将在!”“本帅命你二人为赤阳关正副总兵率领本部精兵驻守赤阳关,在保守城池的同时还要整编扩军一年,不得有误!”“请大帅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赵忠、赵义接令在手回班站立。雷元帅拿起第二支大令:“周霸,张环听令!”二将拱手出班:“末将在!”“本帅命你二人为翠林关正副总兵,领兵本部军兵镇守翠林关。”“谨遵帅令!”二将接令归班。老元帅拿起第三支大令:“王龙、李虎听令。”“末将在!”“本帅命你二人为沙岩关总兵,率本部士卒守卫沙岩关,不得有误!”“是!”王、李二将接令在手,回归班位。雷山又拿起第四支令箭:“于兴、孙义听令!”“末将在!”“本帅命你们为灵泉关正副总兵,率领本部人马镇守灵泉关,切记小心守把,不得有误!”“末将遵令!”于兴、孙义接过令箭,回班站立。雷山派拨人马已毕,缓缓说道:“各位将军速去准备兵马,驻守关口,赵忠、赵义留下。”众将领命纷纷散去,偌大的议事厅内只剩下老元帅雷山和赵忠、赵义两兄弟。

    赵忠满腹疑惑:“大帅,不知留下我等二人有何吩咐?”老元帅满面春风:“二位将军率领本部军兵在两次大战中均立下大功,本帅甚是欣慰。如今我边军新锐精兵缺乏二位将军领兵驻守赤阳关,本帅望两位将军一年之内整编出一支新锐精兵以增强我边军战力。”“大帅放心,我们这就移兵驻守赤阳关。一年之后,我边军必再添一支新锐精兵!”赵忠、赵义拱手遵令。“哈哈哈,莫急,莫急,老夫恳请二位将军再带上一人,烈儿,还不过来,见过二位将军。”

    话音刚落,只见屏风后面走出一个甲胄整齐,十五六岁的少年。只见此人面如白玉,剑眉星目,鼻直口阔,十分英俊。头戴凤翅金盔,身穿金锁甲,外罩红袍,红中衣,虎皮靴,肋下悬着一口宝剑是威风凛凛。这位少年来到议事厅内冲着雷元帅施了一礼:“孩儿拜见父亲。”又向赵忠,赵义二人行了一礼:“见过二位将军。”这少年举手投足之间干净利落,尽显将门之风。

    赵义疑惑地问道:“敢问大帅,这位将军是?”雷山缓缓道:“此乃吾义子林烈,原是我故人林青之子。后来故友战死,此子尚幼,老夫一生无子,念及同袍之情,兄弟之义,将此子收为义子,留在身边抚养。此子在老夫身边习文练武数年,也好使双枪,略通兵法,总想上阵征杀,老夫怕他文武不精,并未允许。如今此子年已十五,文韬武略也算小有所成。此番他听说二位将军率烈虎营在战场屡立大功,心中很是钦佩,一心想加入烈虎营,投入二位将军麾下。今日老夫恳请二位将军将犬子收入帐下听用,以全其志。烈儿这就是你成天念叨的赵氏四将中前两位,还不再去见礼。”林烈整盔抖甲向赵忠赵义二次见礼:“林烈见过二位将军,久闻二位将军大名,如雷贯耳。烈愿为将军帐下一小卒,恳请二位将军收录!”赵忠哈哈大笑,伸手扶起雷烈:“哈哈哈,林贤弟,英武非凡,不愧为将门虎子,从此之后,你我就是亲兄弟了,现在速去教军场候命,我们随后出发,开拔赤阳关。”“多谢二位兄长,小弟领命!”林烈答应一声,高高兴兴直奔校场而去。

    将林烈打发走后,赵义不经问道:“大帅,林贤弟乃您唯一义子,又是故人之子,这战场之上刀枪无眼,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岂不.......”话音未落,老元帅一摆手:“此言差矣,林烈既为将门之子,上阵征杀,保家卫国乃其宿命也,即使马革裹尸,为国捐躯又有何妨!二位不必多说,速速整队出发,小心保守关口,不得有误!”“遵命!”赵忠、赵义抱拳拱手,齐声应诺,转身直奔校场而去。

    赵忠、赵义来到校场,集合众将点齐八千精兵响炮出城,大军浩浩荡荡直奔赤阳关而去。

    欲知烈虎营如何守关扩军,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