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 宿承安 > 太平犬

太平犬

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宿承安 !

    户察走后,“师长宁”就成了另一个留在扶风城中的世家子的座上宾。

    这位世家子姓吴名沛,与户察等来京科考的人不同,他长居扶风城中,在城外有自己的田庄,与印玉壶半分城外的良田,在城中也算得上是风头无二的人物,文武官员都得敬他一筹。

    吴沛乃是吴氏族长吴津的从父弟,年逾半百,少时有不拘小节之名,生来好武,长到十五时从家中偷了名帖投军,辗转南北数十城,杀敌无数,平定叛乱,安定疆域,从蛮夷手中救出被掳百姓近万,颇有战功,为世人所敬。

    因此即使吴沛出身沅川吴氏,在北面为官,挤占了北方士族的地盘,却更受皇帝器重,地位稳固,亦被手下士卒爱戴,算是世家子中的一朵奇葩。

    吴沛在杨砚之前总领威靖关文武两事,先皇废应承安太子之位那一年朝中颇不平静,蛮夷之人趁乱偷袭,威靖关求援不及,不得不据关死守。

    威靖关上下均习练拖延、牵制蛮夷军队之法,常年备战,即使无人救援解围,也能独自拖到敌方耗尽士气口粮,只可惜守城时吴沛不慎被利刃砍断了右膝,不良于行,无法再披挂战甲上阵,只得上书向朝廷请辞。

    朝中原是要给他高官厚禄,以虚衔荣养,在沅川安度余声,但被吴沛婉拒,坚持要与袍泽同进退。

    同他一道作战的袍泽多是募兵,年岁大了就各自归家,但也有些人出身贫寒,父母亲人俱亡,少年参军,无妻无子,宁愿继续与袍泽待在一处也不想回到家乡,但是北方苦寒,不适颐养天年,吴沛便又上书请求朝廷将他与这些同袍调来京畿,为天子守太平、训新兵。

    吴沛毕竟是出身豪族世家,又征战多年,积攒了不少浮财,除了依照世家习性买地募农,收取投献外,还在扶风城出资建设学堂,铺路造桥,逢灾布施,因此颇受城中百姓尊敬。

    “师长宁”借住他家中的这几日,也将他做敦厚可亲的长者对待,每每自称“后学晚辈”,态度恭敬,言辞举止温和端正——

    应承安从学十年,其间习经传不过五年,能开口成诵,知晓经意而已,其后便跟随朝臣战将学治国征伐之道,相比满腹经纶的户察,他与吴沛更能聊到一处去,谈论起天下局势也颇有酣畅淋漓之感。

    可惜应承安身处其中,所知远胜吴沛,不敢多言,吴沛大概也不愿为一萍水相逢之人泄露吴氏的能为,不久后就从论时改为了谈古。

    宿抚自诩兵强马壮,不将世家看在眼中,应承安提醒了他几次,见他不准备引以为戒,也懒得再与他讲,吴沛却不然。

    他出自世家中,既受了其积累千年的泽被,又勉强算是脱身其外,看得到世家弊端,所思所想与应承安都有相近之处,与他闲谈颇为快活,吴沛大约也有相类的感触,因此每日都要来寻应承安。

    这日正午吴沛带着香茗前来,日暮方归,应承安起身送他出门,捧着自己的手炉望了他的背影片刻,问自己的伯劳官道:“搜到杀人的兵刃了吗?”

    应承安已经在扶风城停留了将近一旬,八月将过,天气已经开始转寒,富庶人家烧起了炭火,屋中暖得人昏昏欲睡,邵光誉待在屋中不一会儿就额头见汗,出了门赶忙松了口气,壮着胆子把应承安往屋里推。

    “有些思路了,”他回答说,“但陛下有没有证据很重要吗?”

    宿抚先前派遣来的雁探已经被人杀害,伯劳官在新挖的坟包中找到了他们的尸首,坟包正是在吴沛的地中,当时还有佃户在田中劳作,坚称坟中埋的是他的父祖。

    伯劳官夜半掘坟盗尸,查验过伤口后交还给了留守在扶风城的雁探,大约会被迁葬在京郊,与其他牺牲同袍相伴,至于仵作验出的致命伤

    两人是被刑求致死,断裂开的骨骼不下数十,手指尽数被砍断,由于地下潮湿,又无棺木保护,尸身已经腐烂,伯劳官在两人已经化成絮状的胃中找到了指骨,还有填塞了整个腹腔的,白色而细腻的陶土。

    伯劳官无法分辨雁探的具体死因是失血、窒息或是在被迫吞下观音土的饱腹感中被活活饿死,但他们检验了断裂的骨骼上留下的利刃痕迹,能肯定一件事。

    “尸首上的刀剑伤痕都出自制式军械,”邵光誉问道,“陛下命臣找出兵刃,是为了威胁吴沛,还是剑指他方?”

    应承安抱着暖炉进了屋。

    他面上已经有了血色,被屋中的热气一熏,脸颊上又浮现出少许薄红,屋中放置的涌泉飞洒出的水雾被风一卷向他涌来,把细密的水珠挂在他的眼睫上,若是宿抚在场,大概会觉得应承安身上多出了点叫人色授魂与的艳丽。

    但邵光誉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他跟在应承安身后进了门,回身合拢门扉,然后飞快地凑到窗边,打开一条缝隙,后背贴住缝隙站着,借着这一点凉意消汗。

    他身高马大,把从窗缝里透过来的风遮挡得严严实实,应承安并无察觉,他放下暖炉,信手把刚才与吴沛饮茗时茶盏里的剩茶倒进了桌上的花盆中,探手拨弄了压在涌泉泉眼上的石珠,将水流改小。

    屋中潮闷之气稍散,邵光誉不动声色地出了一口气,听到应承安自言自语地说:“世人皆知宿抚与沅川早晚有一战,吴沛既出自吴氏主宗,又是历战之将,为何至今留在扶风城中?”

    他停顿了一下,从记忆中搜寻出吴沛的资料,又道:“扶风城破时,吴沛似乎没受什么损失?”

    邵光誉如今是兰臣的副手,同他辅佐户凭时一样身兼探听与护卫两职,只不过宿抚攻克京城时还在北疆,应承安回到旧宫后才赶回京,接着就被应承安带到了扶风城,还没来得及补回这些日落下的消息。

    好在他一贯细心谨慎,这几日搜寻雁探尸首与证物时也没落下打探消息,多少了解一二,当下答道:“宿抚入城时他主动奉上了万石粮草、衣物与药,因此未受刁难,大军开拔后主动协助衙门约束百姓,给受兵灾的百姓以抚恤,又得了好名声。”

    应承安闭目沉思了片刻,嗤笑了一声,道:“好一个沽名钓誉之徒。”

    邵光誉跟着沉默了一会儿,忍不住感慨说:“他卫国守土时分明是个壮志凌云、恩怨分明的”

    应承安把手边的空茶盏往邵光誉那边推了一下,这回伯劳官心领神会地给他倒了热水,又退回窗边乘凉。

    “我倒是也希望所察不实,”应承安说,“但邵卿,你也该知道,乱世见人心。”

    他收敛起眉目与温和声色,隐约露出些威严之色,邵光誉不再说话,垂首单膝点地,跪在应承安面前,沉声道:“请陛下吩咐。”

    应承安不知道吴沛对世家与皇帝的看法与他本人的三分相似是刻意为之,还是当真如此想,但无论是哪个,看他如此兴高采烈地每日来寻他,必是有所图。

    是如今才发觉自己与亡国君应该是志同道合的一对君臣,想要投效他以实现未竟的抱负,还是知道自己的观点与众人格格不入,碰上一人就能引为知己,想与他勠力同心,执宰天下,于应承安来说并无多少分别。

    亡国君确实需要几个能懂他想法,实力与能力都不差的人手相助,他平静了下,有点艰难地摒弃掉私情,分辨了一下留下吴沛的利弊,最后苦恼地抬手捏了下眉心,对邵光誉说:“你先起来。”

    户察走后他并未马上与吴沛结交,而是在印玉壶在城外的农庄暂住了一夜,第二日在田中闲逛的时候遇上了出城秋猎的吴沛。

    吴沛在扶风城中有时还能被称上一声“大善人”,然而在他的地里讨生活的佃户与应承安前些天遇到的那一对父子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扭曲得不成人形,见到贵人在他们赖以生存的田上纵马,怯生生地露出一个丑陋而讨好的笑容。

    吴沛虽然少了半条右腿,没办法再行军作战,行猎倒是无妨,但也不太能尽兴,正巧遇上世家子,就拉着他闲谈,根本没有在意那些佃户望着田垄强忍嚎啕的神情。

    应承安并非不知以世族的奢侈做派,需要将依附他们的黔首敲骨吸髓,榨尽膏脂,但总归许久没亲眼所见,便可以自欺欺人地不与他们计较,照常任用世家子弟,可如今不仅见了,还与他们说了三两句话,就不能不生出恻隐之心。

    然而然而。

    应承安叹了一口气,吩咐道:“明日朕会向吴沛开诚布公,以构陷印玉壶。卿不必再四处搜寻凶手凶器,将这几日所得整理修改,待朕商议后交予雁探。”

    他垂下眼眸,神色淡淡地看了一会儿自己捏着茶杯到透出青白色的指尖,喃喃地自问道:“宿抚会如何处置?”

    宿抚的处置未至,问候先到。

    “承安何日归京?”他殷切地写道,“前朝皇室祭社稷,尚要承安主持。”